1.人员管理方面
传统管理思想中,强调严格的层次关系。管理者下达工作任务之后,员工的任务就是严格地按照企业制定的标准进行生产作业。而精益生产方式强调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,要求员工参与决策,积极干预生产过程,协同合作。给员工足够的信任和尊重,通过培训让其逐步在工作中成长为能够发现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高素质人才,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。前者中员工是附属于岗位的“设备”,后者中则实现了人的“自动化”。

2.业务管理方面
传统的业务管理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分工原则,强调个人的工作高效性,业务员往往单兵作战,同时还要防止由于个人工作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。业务员的考核指标往往是销售额、客户开发率、回款率等事先制定的百分比,员工通常都以完成目标为导向,很少会有意识地超越目标增加完成目标的难度。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丢失了个人的创造力,阻碍了自身潜力的发挥。
而精益生产在专业分工时强调业务流程的精简,简化组织机构、间接工作岗位、中间管理层,减少不创造价值的工作;强调相互协作,重视部门间的交流与沟通,能够更好的解决跨部门协同工作的问题;强调顾客满意度,将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,深层次挖掘顾客的隐性需求,为用户提供价格适宜、质量优良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。精益生产致力于打造高绩效的团队,绩效考核方面,以最佳状态为目标,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,激励员工进行不断的流程改进,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高的产出。
3.生产质量管理方面
传统的生产方式认为次品是生产过程的必然结果,故而无法有效的减少生产现场的大量浪费。而这些浪费则直接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下降及生产成本的增加。由于小批量生产常伴随着较少的存储工作过程,对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方法往往是需要扩大生产规模。因此,传统的生产方式不适宜中小型印刷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。
精益生产摒弃了大规模生产的严格分工,以质量、效益、成本、速度为出发点,以印品的生产工序为线索,采用柔性生产管理方法,提高了工件在车间的流动速度,缩短了工序间的转换时间。精简车间布局及一切不产生附加值的工作,从生产开始关注质量,实施全面质量控制,持续的进行质量改进,通过准时制生产(JIT),做到产品质量的“零缺陷”,从而消除生产中产生的浪费。
4.库存管理方面
为了持续的进行批量生产,传统的管理思想强调库存的必要性。在采购及库存管理过程中,存在着大量的人员、物料、资金等方面的浪费。而精益生产则认为,库存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生产系统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,提出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库存都是浪费,要通过准时制生产等方法,不断降低库存以消灭印刷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浪费。
文章来源于:张驰咨询